close
bookcard.jpg

今天清晨發現的一個活動,
真是一個溫馨又有意義的活動呀~
把書傳出去~
給世界各地需要書卻沒有書可以讀的朋友們!!


用文字簡單說明"把書傳出去"

知識就是力量, 大家都知道給他一條魚, 倒不如教他怎麼釣魚的道理, 但如何把知識送到貧富懸殊差距越來越大的偏遠角落呢?

麻省理工的Negroponte教授提出了OLPC計畫, 認為現在所有知識都可由網路免費取得, 你要給偏遠角落的孩子機會, 最根本地就是提供便宜的可上網電腦. 但是, 在這些電腦還沒交到這些孩子手上前, 有沒有什麼是我們可以作的1)? 書本看起來是個重要的過渡時期方案.

台灣這幾年來已經陸續有許多捐書的大型活動, 例如希望閱讀計畫, 教育部補助國民中小學閱讀推動計畫作業要點, 財團法人贈書, 行動書庫等. 但這些活動大部分都是, 捐贈者出錢, 然後把所謂”教育部評選優良圖書”給送進偏遠地區中小學的圖書館, 這樣的作法應該會有一定的效果, 但, 有沒有辦法作得更好?

圖書館只能守株待兔, 行動書庫已經更進一步把書推向讀者, 那我們進一步問, 書為什麼要用”借”的? 為什麼不能用”給”的? 單純的”給”還是所有權的移轉, 拿到書的人可以把這本書放在書架睡覺, 但如果”給”的是使用權, 再加上一些任務的安插呢? 為什麼要把書”還”回一個中央系統(不管是圖書館或是書庫), 再由中央系統配發? 圖書館已經存在很多年, 雖然有很多的努力, 想要增加圖書的流通性, 但似乎還是有很大的努力空間.

2001年時, 美國的軟體工程師推出了BookCrossing的點子, 在書本的後面印上一個書碼, 然後書本的擁有者讓這本書去旅行, 除了書碼, 這本書的後面印上一個規則, 希望收到這本書的人到網站上去登錄, 並且在他看完這本書之後, 讓這本書繼續旅行, 於是, 所有把書交出來的人可以知道, 他交出來的這本書, 到底經歷了什麼樣的旅程. 這種放風箏式的作法2), 可能是驅動這個活動進行其中的一股主要力量3), 但網路上可找一些不同的看法. 國內最開始有台灣版bookcrossing行書活動, 大塊文化也有自行進行類似的活動4), 成立書本冒險旅行團隊, 大塊文化的執行成效各位可以上其網站查看. 至於行書的執行成效, 很可惜我沒有榮幸見到行書當年進行的盛況, 不過經Alice告知, 當時藝立協有很多成員參加, 也有書號跟製作貼紙, Alice並且告知, 如果有辦法重建行書專案網站的話, 可以看執行成果5). 不過可以確認的是, 行書當時申請的網域名稱walkingbook.org目前已經停止使用, 大塊文化的活動則仍在進行中.

想想看, 在這一連串的書本解放運動中, 我們已經從唱片行推到Napster, 但, 熟悉網路世界的朋友應該知道, Napster還不是真正的P2P, 因為使用者雖然是從另一個使用者處下載音樂, 但仍須連接到一個中央系統去作搜尋的動作. 相對地, 在P2P的世界中, 中央系統可以真正的消失, 電腦世界已經作到了, 書本的解放運動有可能作到嗎?

如果你有看過一部片把愛傳出去, 你是否深受片中那個簡單的概念的影響? 一個美國的小學生, 想出了一個作業, 他決定幫助三個人, 然後, 請這三個人再去幫助三個人. 這個活動擴散出去, 成立了一個基金會, 而這個概念至今還在全世界蔓延. 除了善意的擴大傳染, 這樣的概念, 背後還帶著一個不可思議的理論, 稱為小世界理論, 其主要論述是, 人跟人之間只要透過六個連結就可以連上, 因此, 這個概念成為阿基米得的槓桿支點, 一個小男孩可以改變全世界.

那, 如果我們把這一切組合起來會發生什麼事呢?

也許, 我們已經找出一個把書傳到偏遠角落的有效解法, 而, 你, 透過參與, 即將讓這件神奇的事情因此發生.

於是, 把書傳出去(暫時簡稱FTB條款)的活動就此誕生:

當我拿這本書, 表示我同意:

 

(1) 我會在看完這本書後, 負責把這本書轉給另一個我覺得有需要看這本書的人; 以及

(2) 當我日後能力許可, 而且我覺得這本書對我有幫助, 我會捐出一本書, 在背後寫下同樣的規則 


 

1) 另一個問題是, 這些電腦會不會成為另一種出現在黑市的捐贈品
2) 指回網站登錄行蹤
3) 這個地方純屬猜測, 至於參與人的真實想法, 因為我不是魚, 所以沒辦法知道
4) 原先寫大塊文化接手, 可能會讓人誤會行書結束, 把活動轉接到大塊文化, 但事實上兩個是獨立進行的活動, 雖然有討論, 但並不互相隸屬或有任何承接關係, 謝謝Alice指正!
5) 如果有人重建好, 請通知我




活動網址: http://www.forwardthebook.com/doku.php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呆n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